“全区要转变观念,推动林业发展重点从单纯抓生态环保,转换到生态环保、产业发展相并重上来。”2月中旬以来,高明相继召开的区委经济工作会议及高明区农业农村工作座谈会均把农林业可持续发展作为重点议题,并首次提出探索林下经济发展新模式。
2016年11月,广东省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农业厅、林业厅《关于进一步推进林下经济发展的意见》(下称《意见》),提出引导、推动林下经济向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方向发展,拓宽农民就业、创业和增收渠道,促进生态环境保护与山区经济发展的有机结合。
高明拥有佛山68%的林地,长期承担着佛山生态屏障的功能,但在林业产出上,高明每万亩森林产值仅为全省平均水平的3%。今年是佛山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考核验收之年,拥有佛山五区最丰富森林资源的高明,如何走出一条林地资源生态保护与林业经济提效增收协调并进的新路子,从而为高明建设“岭南美丽田园新城”注入新内涵,备受各界关注。
潜力巨大
万亩森林产值仅为全省平均水平3%
据高明区农林渔业局统计,截至2016年底,高明区共有森林面积70万亩,森林覆盖率为51.4%。其中,林地面积为67.35万亩,占佛山市林地面积的68%,占全区总面积将近一半。
不过与丰富的森林资源优势相比,林业产值则显得有些单薄。数据显示,2016年高明林业实现总产值0.89亿元,占全区农业总产值40.01亿元的2.2%,占全区生产总值757亿元的0.1%。而从每万亩森林产值来看,全省的平均水平约是4413万元,高明每万亩森林的产值仅约127万元,仅为全省平均水平约3%。
“由于佛山近七成的林地面积在高明,所以高明一直以来自觉承担了佛山生态屏障的功能和任务,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高明林业价值的释放。”一位熟知高明林业发展历史的观察人士,长期以来高明林业以保护为主,客观上也预留出较大的发展空间,蓄积起强大的后发优势,一旦出现新的政策机遇期,就有望迎来爆发性的发展。
这样的政策机遇期或已到来。2016年11月,广东省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农业厅、林业厅《关于进一步推进林下经济发展的意见》,提出引导、推动林下经济向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方向发展,拓宽农民就业、创业和增收渠道,促进生态环境保护与山区经济发展的有机结合。在优化区域布局方面,《意见》明确,粤西地区要突出沿海和湿地林下经济特色优势,重点发展林下珍稀品种种植和养殖,结合传统中药养生休闲文化,形成具有沿海特色的林下经济发展区域。
在此背景下,2月中旬相继召开的高明区委经济工作会议及高明区农业农村工作座谈会均关注到了这一政策机遇。“去年省里出台了加快推进林下经济发展的新政策,我们要迅速转换发展理念,拿出实施方案。”高明区区长梁耀斌在区委经济工作会议上指出,高明下阶段将推动林业发展重点从单纯抓生态环保,转换到生态环保、产业发展相并重上来,积极打造高明特色的“林下经济”发展新模式。
开拓蓝海
林下经济能否“点绿成金”
沿着更合镇光明村委会旁的山路继续深入,车外的喧闹渐渐远离,取而代之的是满眼的苍翠。作为全国首批、广东省首个“中国森林体验基地”,高明区云勇森林公园以丰富的森林旅游资源,每个周末都能吸引数百辆来自周边城市的自驾游车辆。在森林公园的周边,一些农家餐馆、旅馆等也随着游客渐多而逐渐兴旺起来。
事实上,像云勇森林公园这样的森林旅游观光产业,也是发展“林下经济”模式当中的一种。“林下经济是指以林地资源和森林生态环境为依托,发展起来的森林下的种植业、养殖业、采集业和森林旅游业等产业,发展林下经济可变林业优势为经济优势,同时促进林、种、畜、牧业的协调发展。”高明区农林渔业局相关负责人说。
早在2016年9月,高明区农林渔业局曾对该区林下经济发展情况进行了一次调研。调研结果显示,高明区发展林下经济已有初步尝试,模式主要以森林景观旅游和珍贵树种种植、禽畜养殖等相关产业为主。
在森林景观旅游方面,截至2016年9月,高明区共批复成立泰康山森林公园、凌云山森林公园、南蓬山森林公园等11个森林公园。据初步统计,这些森林公园的总面积约为103平方公里,约占高明区国土面积的11%。
其中,皂幕山森林公园始建于2008年,完成了景区游客接待中心、登山栈道等40多项整治提升工程的建设,并于2012年获得国家4A级旅游景区授牌;泰康山森林公园则成立了旅游开发公司,对森林公园内的森林观光资源进行市场化开发,完成了林区道路、登山步道、度假屋等旅游设施建设。据统计,2015年全年上述两个森林公园带动直接经济效益达1000万元。
在珍贵树种相关产业方面,以佛山市绿缘生态科技有限公司、佛山市枫源绿色生态科技有限公司2家规模企业为代表。两家企业以檀香树种植为主,利用树叶、树枝制成茶叶等产品,林下养殖家禽,打造珍贵林木相关特色产品,带动经济效益200多万元。
然而,据高明区发展规划和统计局公布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截至2015年,高明区的三次产业比重为2.4:79.0:18.6,相对丰富的农林资源来说,高明第一产业比重明显偏低。而从人口分布来看,高明城镇人口主要集中在东部,农村人口则散布在西部,而森林资源最丰富的地区恰恰位于西部的更合、明城等镇街。
上述观察人士指出,林下经济若能在高明得到充分发掘,对区内而言,将可带动农民增收、林地增产,缩小农村与城镇居民间的收入差距,进而平衡高明东西两翼发展,开启以城带乡、城乡互惠的城乡发展一体化的新局面;对区外而言,将可探索林业资源生态环保与产业发展互促并进的新路子,为佛山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注入新的内涵。
“在高明全力推进全域旅游、美丽乡村和特色小镇建设的当下,森林其实是高明生态资源禀赋的重要组成部分,绿水青山如何变为金山银山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发展命题。”该观察人士说。
先行先试
“星星之火”有待“燎原”
走进佛山市绿缘生态科技有限公司位于高明区更合镇的种植基地内,一棵棵树木整齐地排列,这些与普通景观树外观相差不大的树,其实是名贵的印度白檀和海南黄花梨。不少树木下还配套养殖了檀香鸡、檀香山羊等畜牧产品,并种植了铁皮石斛、金花茶等名贵中药材及优质蔬果等特色农产品。这些“林下产品”每年都为该公司带来不错的经济收益。
“省农业厅、林业厅《关于进一步推进林下经济发展的意见》给企业发展注入了强心剂。”佛山市绿缘生态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彭国雄说,他2008年起探索发展林下经济,目前其公司旗下的檀香园开发了“檀香鸡”“檀香山羊”“檀香鱼”等禽畜产品,使檀香由单纯的种植业向第二产业、深加工产业链延伸。
不过,像绿缘生态这样致力发展林下经济的企业在高明还为之甚少。据高明区农林渔业局初步调查显示,目前高明能被统计到的以发展林下养殖、种植为主业的规模企业只有2家,而在林木下养蜂、养鸡等模式主要以农户零散养殖为主,难以统计,所以全区林下经济的产值较低,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
“在目前的政策条件下,高明区虽有大量林业资源,但大规模发展林下经济的制约条件仍然较多。”高明区农林渔业局营林科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森林资源管理特别是林地管理方面日趋严格,要大规模发展林下经济,包括开展森林旅游、林下养殖等,难免要涉及使用林地,但就现行的林地审批政策侧重于征占后转为建设用地的林地审批,缺乏专门针对发展林下经济的相关林地政策。
对此,《意见》明确,国土资源、农业、林业等部门要在林下经济设施用地方面参照设施农用地政策予以重点支持,且各级政府要积极引导经营者在不破坏森林生态系统功能的前提下,合理利用二级国家级、省级和市县级生态公益林林地资源,科学开展林下种养和森林旅游等非木质资源开发与利用,提高生态公益林经济和社会效益,为山区农民增收致富创造条件。
“我们期待上级政府有更详细、更完善的关于发展林下经济有关配套政策法规出台,特别是使用林地方面的配套措施,为地方推进林下经济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撑。”上述负责人表示。
此外,高明多年积累下来的树种结构单一的问题,其实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高明林下经济的发展。据统计,目前高明区桉树种植面积为30.08万亩,虽相较2012年调查数据的34.7万亩有所下降,但仍然占全区林地面积的43%。
据分析,由于人工桉树林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方面的能力比不上阔叶树种,而且其生长速度快、吸取养分能力强,导致桉树林下一般很难再种植其他经济作物,这进一步压缩了高明发展林下经济的林业用地空间。
“目前高明应先把注意力放在支持林种、林相改造方面,着力发展多样化的生态种植模式,只有优化了森林的基本资源条件,发展林下养殖、林下种菌、林下药材等林下经济产业才有稳固的基础。”彭国雄认为,林下养殖等林下经济仍处于初级模式,好的路子应该走到发展森林观光、森林体验旅游第三产业上面去,“因为大都市人群都有着强烈的回归自然、健康养生的需求,如果能有一站式满足吃喝玩乐住的森林旅游项目,同时提供高质量的林下产品服务,将使林下经济的效益得到大幅增值。”
样本
千亩檀香园探索“三产联动”
在高明区更合镇更合大道瑶村路口右转,经过流水潺潺的瑶村古桥,沿着环村路直走约1.5公里,就来到瑶村内的佛山绿缘生态科技有限公司檀香种植基地。
瑶村村落规模虽不大,但其后山上却连绵地种植着檀香、黄花梨等1300亩珍贵林木,包括印度白檀、印度黄檀、印度紫檀、海南黄花梨、大红酸枝等约10.2万株。这些檀香树都比较低矮,且枝干和叶子都比较细,与普通景观树看起来并无异样。但据佛山绿缘生态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彭国雄介绍,檀香木素有“黄金树”之称,一棵檀香树从种植到成材上市需要20年至30年时间,因产量稀少,成材价格每公斤曾突破5000元至上万元不等。
由于檀香的生长速度极其缓慢,单靠销售檀香木材投资回报周期较长,所以积极发展“林下经济”成为了可行的选择。
在檀香树的树下,该基地配套养起了鸡、山羊、鱼等牲畜,这些牲畜通过食用檀香树叶、檀香果等檀香树的“副产品”获得食物,变成了颇具特色的“檀香鸡”“檀香山羊”“檀香鱼”等禽畜产品,而它们的排泄物又可为檀香树提供相应的生物肥料,形成了良好的生态循环,是林下经济中典型的“林畜”模式。
“我们还利用檀香树阴的优势,种植了铁皮石斛、金花茶等名贵中药材,也利用檀香树的寄生特性,在其旁边种植了一些龙眼果树等树木,发展特色蔬果产业。”彭国雄表示,檀香树可谓“全身都是宝”,用檀木长出的嫩叶和花炮制檀香茶,檀木的果核可以做精油,檀香木材可做檀香保健枕、工艺品等产品,目前该公司已完成了10多个产品系列的研发,使檀香由单纯的种植业,向第二产业、深加工产业链延伸。
而“檀香鸡”“檀香鱼”“檀香茶”等这些檀香林下的特色“副产品”,还吸引了不少游人慕名前来品尝或者购买,在提高该种植园知名度的同时,还带动了檀香园观光旅游、农家乐、保健养生等第三产业的发展,檀香基地通过发展“林下经济”,提高了珍贵林木产业的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近几年,该公司还与中国林科院热带林业研究所、华南农业大学、广东省农科院等科研单位合作提升林木质量、延伸产业链,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推广模式,辐射带动了惠州、揭阳等地区投资者开发种植了珍贵林木6000多亩,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起到了较好的示范和推广带动作用。
来源:南方日报